<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经验交流 >> 正文
        关于加强“五老”队伍建设的建议
        来源:皋兰县委组织部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2/02/25    阅读次数:12563

        “五老”志愿者是推进关工工作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近些年,“五老”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数量不足和人才短缺、“五老”队伍不稳定、城乡“五老”队伍开展活动不平衡等问题。以皋兰县为例,全县“五老”志愿者400多人,占离退休老同志的26%;经常性参加活动的“五老”志愿者80多人,占离退休老同志的5%;参加活动的“五老”日均12人次,占“五老志愿者的3%(根据2021年底相关数据统计)。主要原因有:“五老”活动的保障措施还不够健全、精准精细服务“五老”还不够到位、“五老”整体作用发挥不够突出。为此,提出如下点建议。

        一要健全保障机制,把广大五老“引进来”。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政治上、物质上尊重“五老”,爱护“五老”建立健全“五老”发挥作用经费保障机制,以服务对象每人5元的标准核定专项工作经费,机关、事业单位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企业列入企业预算,确保广大“五老”工作正常开展。健全落实走访慰问制度,在重要纪念日、重大节日期间集中走访慰问,在“五老”生病住院、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时及时关心看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健全特殊困难“五老”帮扶工作台帐,通过财政预算、党费支持等多种帮扶资金渠道,加大帮扶力度切实把广大“五老”“引进来”。

        二要精准做好服务,把广大五老“留下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每年组织“五老”观摩和春节团拜会期间,通报当地社会发展情况。建立交办制,对走访和座谈中“五老”提出的意见建议或“五老”的来信来访,对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会办交办,落实解决情况及时向“五老”通报。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五老”先进事迹报告会和表彰大会,对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五老”,购买精准家政和保险服务,并适当给予资金鼓励。通过单位筹集、社会募捐等渠道,为“五老”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交通工具等支持,建立“五老工作室。通过各种精准精细服务“五老”的有效措施,把弘扬“五老”精神和关心、保护“五老”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把乐于参与活动的广大“五老”“留下来”。

        三要丰富活动载体,把广大五老“用起来”。要以五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为引领,组织引导广大“五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平台载体,凸显本单位、本行业特色组织活动,突出重点、聚焦主题引导他们在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开展法制宣传、化解矛盾纠纷、参与村、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等方式传播正能量。要适应互联网等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趋势,积极引导“五老”网络宣传员通过互联网表达意愿,参与监督和回应热点、引导舆情、净化网络空间,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进步的主流展示好。积极开展宣讲活动,鼓励引导“五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讲好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故事,积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 Copyright©www.gyxyx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1000543号-1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