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主题活动 > 党建工作 >> 正文
        人到暮年志不换 慈善情怀暖人间
        来源:甘肃老干部工作网   作者: 佚名    发布时间: 2011/09/26    阅读次数:7867

        周汉臣,原陇南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2000年退休,现任陇南市慈善协会会长。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他始终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退休未敢忘忧国,靠着对陇南建设事业的一腔热情,靠着对人民群众的浓厚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陇南扶贫工作之中,积极致力于发展陇南慈善事业,为社会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赞誉。

        深怀爱民之心

        周汉臣在职期间,主要分管农村工作,他跑遍了陇南的每一个乡镇村舍,对农村的情况十分了解,对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极为清楚,也正因为如此,他对农村、对农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退休之后,三农问题、扶贫工作成了他一直牵心挂念的事,能为三农多办些实事,为扶贫济困多办些善事,为市委、市政府发挥余热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成了他心中最大的心愿。如何能够更多地为老百姓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如何能够更快、更直接地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经过大量调查、考证和认真思考,他认为对于贫穷落后的陇南,解决困难群众急需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慈善事业,发展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2003年,他和几位老同志商议,决定在陇南成立慈善协会,他们的倡议,很快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省慈善总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不久,陇南市慈善协会顺利成立,他被选为慈善协会会长。陇南市慈善协会的成立,填补了陇南慈善事业发展方面的空白。

        多办为民之事

        从慈善协会成立到现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周汉臣先后争取为困难群众兴办慈善公益项目10多个,扶持资金270多万元,在武都米仓山修建慈善小学一所;在武都、康县、文县扶持发展银杏、核桃、油桃等3200多亩;在武都城郊乡为两个村建水窖300多眼,解决了300多农户的饮水难问题;先后向武都、宕昌贫困村及文县地震灾区发放面粉35万斤;向社会呼吁捐赠30多万元,救助白血病患者及天灾人祸造成的危重病人;为20多名下肢行走不便的残疾人赠送了轮椅,解决了他们行动不便的问题;为100名农村贫困大学生、800名农村贫困中学生募集救助资金50万元,帮助他们解决上学难问题。20039月初,武都区东江镇半山村年仅16岁的初中毕业生李海风帮父母干农活时不幸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一家4口,父亲患病,15岁的弟弟刚上初中,全家只靠1亩多坡耕地为生,家境贫寒。他得知后,首先为李海风联系到省人民医院进行救治。之后,他到处奔走,呼吁社会各界共为李海风捐款3万多元,省人民医院将李海风住院水电床铺费用全免。武都区城郊上、下东坪村共3121400人,两村仅有的一条小溪水,每年有一半时间断流,群众吃水十分困难,每天每户要有一个劳力往返行4公里的路,人背畜驮取水,每年要花5万多劳力解决饮水难的问题。他获悉这一情况后,与市慈善协会副会长戴树举深入该村,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多次翻山越岭寻找水源,现场研究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方案,先后用半年的时间,提出并上报了建设慈善水窖的方案,又亲自去兰州争取资金支持。在省慈善总会的帮助下,先后筹集善款23万元,为每户农户修建了一眼水窖,彻底改变了这些村农户常年饮水困难的历史。群众感慨地说:饮水思源,感恩慈善。所有这些慈善之举,不仅使众多的贫困户、贫困学生及弱势群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救助,更重要的是赢得了人们对慈善机构的信任。2008年,他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会见。

        善谋惠民之路

        为使全市慈善事业发展壮大、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周汉臣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问题与解决办法。他一方面在抓好扶贫济困,赈灾救难,安老助孤,公益援助正常慈善输血的同时,另一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各种帮扶模式,积极探索陇南贫困山区慈善事业的发展,为慈善工作在新时期扶持弱势群众跳出单一救济模式的圈子,走出一条造血输血相结合的新路子。武都区姚寨村是一个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艰难的一个山村,正常年景下人均口粮不足300公斤,人均纯收入只有600余元。但这里地域特殊,气候温和,雨量较多,特别适合发展经济价值高的银杏树种。2003年春,市慈善协会针对该村的贫困情况和地域优势特点,决定引导群众发展银杏产业,实施慈善爱心工程。为了实施好这一工程,他多次深入群众和田间地头调查摸底,帮助规划设计,并无偿提供嫁接良种银杏种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经全村老少奋战半个多月,保质保量地完成定植72012万余株高标准慈善银杏示范林,使全村273户户均达到264440株,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干部群众打心眼里高兴,称示范林是扎根林救命林公益林绿色银行。目前,慈善林不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成活,而且长势喜人。为了扩大慈善造血示范点,市慈善协会又在康县平洛镇的两个村扶持核桃林2260亩,受益118014300人,户均近2亩,目前大多数核桃树也已挂果。

        恪尽为民之责

        周汉臣在担任会长的六年时间里,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对工作高度负责。特别是在抗震救灾那段时期,他坚持战斗在救灾一线,把捐赠来的物款及时、有效、准确地用在灾区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了方便爱心人士的联系和确保救援资金、物资的及时接收,他及时协调联系,开通了捐助热线电话,并在第一时间内通过《陇南日报》、陇南电视台、甘肃省慈善网等新闻媒体将慈善协会的账号和捐助热线公布于众。在市慈善协会办公场所设立了现场募捐点,先后接收10多批捐赠价值16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和100多万元善款。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救灾物资运达灾区,在人员有限、工作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他坚持超负荷工作、超常规运转,统计核实发放对象、分配、运送救灾物资。年近70岁的他从没有叫苦叫累,尽力做到善款善物随到随发,从未出现滞留现象。好几次都是深更半夜在路口等候外地运送的物资,安排救援人员吃住。他对工作人员讲:虽然我们受了灾,但我们却得到了五湖四海的救援与帮助,对外面来的救援人员,我们亲自去接一下不仅是我们市慈善协会的职责,更是表达我们灾区人民的感激之情!与此同时,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和盛夏的烈日,他还积极热情地配合外地捐助者多次深入灾情最严重的武都区汉林乡、三河乡,文县临江乡,康县平洛乡、豆坪乡等地慰问受灾群众,组织发放捐赠物资。中远集团通过省慈善总会向陇南灾区学校捐赠高档帐篷500顶,价值500万元。物资运到天水火车站后,他亲自赶赴天水火车站,办理交接手续。并与市教育局人员现场分配、组织车辆,及时发放到礼县、两当、武都灾区学校。为了保障救灾物资安全,他还给市慈善总会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逐一登记建账,出入手续健全。经多次审计,市慈善协会所接收的款物账目清楚、手续齐全、发放及时,赢得了各级组织的肯定。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期间共向社会募集到170多万元的救灾款和价值1700多万元的救灾物质。今年是陇南灾后重建的关键之年,他又把工作重点放到救助三孤工作上,经过调查论证,2009年至今,共争取农村敬老院13个,五保家园”10个,儿童福利院1个;向慈善总会争取援建资金1100多万元,部分项目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之中。

        筹集善款,救助弱者,他身体力行;弘扬慈善精神,传播慈善文化,他勇挑重担。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和一个老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了共产党人心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本文转载自: 甘肃老干部工作网(www.gslgj.gov.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gslgj.gov.cn/style/761.html

        • Copyright©www.gyxyx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1000543号-1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