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专题栏目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专家解读 >> 正文
        彰显蓬勃力量 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省委老干部局信息中心    作者: 《人民日…    发布时间: 2020/03/19    阅读次数:277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3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总书记充分肯定广大青年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深情勉励他们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鼓舞和激励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面对这场来势凶猛的疫情,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火线上激扬青春力量,以行动书写青春篇章。在抗击疫情一线,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甚至“00。不仅是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方方面面的抗疫一线奋斗者中,也有很多是“90,他们成为这个战场上披坚执锐、英勇奋战的生力军。关键时刻、危难关头,“90青年不畏艰险繁难、不计生死得失,坚守各自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重要贡献。他们不愧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愧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这场严峻斗争中,“90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以拼搏奋斗展示了青年一代蓬勃向上的群像。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也希望能出一份力”“非典时,大家保护我们‘9017年后,我们‘90要保护大家”“我们是能担当的一代,是值得信赖的一代,这些平实、质朴的话语,蕴含着震撼人心、打动人心的力量。与疫魔的较量,看不见硝烟,听不到枪炮声,但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有的医护人员倒在了抗疫一线,其中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夏思思今年只有29岁。他们中的很多人火线入党,上海瑞金医院医生、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小分队“90小伙缪晟昊就是其中一个。这些“90青年所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也令人振奋。他们,是当代青年的缩影,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强烈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对于“90青年来说,能够参与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无疑是一次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他们付出很多,也一定收获很多。他们不仅经历了生死考验、身心磨砺,更见证了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众志成城风雨同舟的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正如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感慨的那样: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也正如有人为他们点赞的那样: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和希望!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经历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努力为人民服务的青春,只有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记忆。历史也将见证,以抗疫一线“90为代表的这一代中国青年,必将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选自《人民日报》(2020031801 版)

        • Copyright©www.gyxyx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1000543号-1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