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主题活动 > 乡村工作 > 联村联户 >> 正文
        [省党代会学习辅导]七:深入实施联村联户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
        来源:《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作者: 韩建民    发布时间: 2012/05/28    阅读次数:9059

        深入实施联村联户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

        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韩建民

        20122月,中共甘肃省委做出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决定。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将联村联户行动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必须深入实施的十大重点行动之首,提出要进一步在深入推进、创新方式、务求实效上下工夫。同时指出要深入实施扶贫攻坚行动,举全省之力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不断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认真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联村联户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是摆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和重大实践。

        一、“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为破解甘肃省“三农”问题献智出力

        农业在我国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从现代化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因此,“三农”问题并不单纯是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还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如果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同时解决好“三农”问题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奋斗目标。对照这个目标,最大的差距在农村;实现这个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但还应当清醒地看到,“三农”问题的解决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虽然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的矛盾仍很突出;虽然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大量的农村人口收入和生活水平仍相当低。

        从甘肃省而言,现阶段全省农业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甘肃省能否抓住机遇,继续深化认识和妥善处理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是对全省党员干部的又一次严峻考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长期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增加农业投入、农民收入的关键性,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和个人才能,积极帮助农村基层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拓宽发展渠道、维护发展成果,积极帮助广大农民寻找致富门路、掌握致富技术、了解致富信息、解决发家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联村联户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是新时期甘肃省推进转型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和重大任务

        首先,这两大行动有助于甘肃省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富民兴陇目标。甘肃属于欠发达地区,全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所联系的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40多万个特困户,共约1300多万贫困人口更是困难中的特难、贫困中的特困,抓好了这部分群体的脱贫致富,就抓住了加快整体脱贫步伐的重点,找到了撬动实现富民兴陇目标的杠杆。可以说,这是一次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系广大党员干部之情的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创新之举。

        其次,这两大行动有助于甘肃省抢抓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民族的利益所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按照省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的,今后五年甘肃省经济社会要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即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前10年,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年均增速1.73%,要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今后每年平均增速必须达到3.4%。联村联户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就是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统筹各种资源力量,突出重点区域领域,科学制定时序进度,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快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创新之举。

        再次,这两大行动有助于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旨在组织广大干部到农村去、到贫困群众中去,真心诚意地为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扶贫解困中增进干群感情,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锤炼干部队伍。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省级领导联县、联村、联户,部门联村,干部联户。省级干部联系特困家庭不少于5户、地厅级干部不少于3户、县处级干部不少于2户,其他干部不少于1户。这项行动规模大、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持续时间长,它不只是简单的输血,更重要的是增强造血功能,是一项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与扶贫攻坚行动紧密相连。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突出“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这个主题,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积极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发挥好农村党员带头致富的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是这两大行动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所取得的成效体现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三、充分认识当前贫困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深入实施联村联户行动和扶贫开发行动

        贫困和落后是困扰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尊严,更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局部地区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像甘肃这样的西部省份,虽然经过多年来全省上下的共同奋斗,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多种原因,再加上甘肃是我国西部的人口大省,区域差别大,欠发达省份的省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贫困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甚至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其中,部分山区贫困程度还相当严重,贫困原因错综复杂,是集“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传统”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深度贫困。因此,目前的甘肃仍然是全国扶贫开发最艰苦的战场。甘肃的贫困问题,也是全国的难题。甘肃的扶贫开发,不仅是局部问题,而且是全局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当前甘肃的贫困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从贫困人口地理分布来看,呈现点(8790个贫困村)、片(特殊贫困片区)、线(少数民族聚集区贫困带)并存的特征。贫困人口不仅分布在石山区、风沙区、干旱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病高发区、库区以及滩区等,甚至一些贫困地区的生存环境极端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经济增长对这些地区的辐射度很低。

        (二)从贫困人口数量看,呈现贫困人数多、面积大、范围广、扶贫攻坚任务重的特点。按照国家新的贫困标准测算,甘肃省贫困人口预计达到1300多万,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0%,涉及全省 “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与“40多万个特困户”。

        (三)从贫困人口生存环境看,呈现贫困人口居住卫生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的特点。目前,贫困县还有16%的村不通车,40.6%的村没有卫生所,10.7%的村没有小学,27%的村不通邮,基本处于闭塞、与外界隔绝的境地。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占34.6%,初中文化程度占2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8%,均低于全省水平。贫困人口享受到的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基础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城乡差别很大。

        (四)从贫困人口生产条件看,呈现贫困人口生产性资源少,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条件差,劳动效率低下,自身投入能力不足,掌握技术、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有限,产出效益低的特点。导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与非贫困人口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五)从历年来扶贫解困的难度看,因病因灾因学致贫、因贫致病辍学及返贫问题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基于以上对扶贫攻坚任务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分析,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实施联村联户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中,要紧紧抓住贫困村、特困户这些困难中的更难、贫困中的特困,充分认识到贫困人口以个体家庭为主,扶贫解困主要依靠外界投入,贫困人口自身扶贫解困能力很弱或没有能力依靠自己积累的力量解决贫困问题,属于被动性扶贫的现状。只有依靠政府、各类扶贫组织保障性投入和党员干部的“一对一”特殊帮扶才能达到脱贫解困的目的。根据实际需要帮助贫困群众,切实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找准脱贫致富路子,创新扶贫机制与方式,大力推进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探索出一条有甘肃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努力实现扶贫开发攻坚的目标任务。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摘自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编《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辅导读本》(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5月第1版)

        责任编辑 乡村

        • Copyright©www.gyxyx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1000543号-1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